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_第84章 卫所兵制!机智的太孙!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4章 卫所兵制!机智的太孙! (第3/4页)

璋创立了卫所兵制,还曾放出豪言:“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这“卫所兵制”,是一种寓兵于农,守屯结合的建军制度。

    说白了,就是将大明战师分为卫所两级,给每个卫所都分配军用农田,每支军队约百分之七十的士兵日常工作就是种田,剩下百分之三十执行军事任务。

    其实在大部分没有战争压力的内地卫所,士兵种田的比例更高,这样一来,士兵们就可以自给自足,解决了吃饭问题。

    而一旦战事发生,士兵们也可以迅速拿起武器冲上战场。

    不过最坑人的是,这些军屯田地,同样需要固定上交粮食,以供给守备军及官吏。

    本来军户屯田目的在养兵而不耗国家财力,结果逐渐变了味道,使得他们不得不为了沉重的赋税忙于劳作,与普通农户无异。

    再加上有些卫所官为了谋利,侵占军屯田地、私役军士耕种,导致底层卫所士卒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

    现在不过永乐十一年,卫所兵有的都吃不饱饭了。

    难怪到了大明中后期,各地卫所出现大量军士逃亡的现象。

    大明卫兵,狗都不当!

    想着,朱高煦忍不住发出了一声冷笑。

    让士兵整日种田,忙于生计,不事训练,如此一来还有什么战斗力可言?

    再加上那严苛的户籍制度,军户世世代代都是军户,基本上世世代代都没有出头之日。

    继续这样下去,大明横扫漠北的百战雄师,不烂才怪!

    太祖爷朱元璋可能不会想到,让他引以为豪的卫所制度后来却导致明军战斗力尽失。

    眼前这支幼军里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