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电影人_分卷阅读13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33 (第1/4页)

    降温。

    而在宣传的同时,莘野还要负责卖片。他弄了个试片间,喝着咖啡,西装革履地等片商在试片间看完片子,再讨论。而后,不管对方出什么价,莘野全都只摇摇头,说要看过其他片商开的条件后才能定。各大片商都觉惊讶,因为中文的电影能到掉欧美的非常少,莘野竟然如此自信,似乎非常抢手。这样一来,各方报价越来越高。

    谢兰生觉得,莘野真是一个jianian商。

    …………

    在宣传的过程当中谢兰生也不是没事。

    莘野毕竟只是主演,他谢兰生才是导演,因此,对于几个大的报纸、杂志的专访,莘野安排隔空做了。谢兰生把可能问到的问题都准备了下,还让莘野在电话里修改句子、纠正发音,花了好几天。

    其实,谢兰生的英语水平在国人里是非常好的。他本身是全校前三,分数都能上科大了,他还生在首都北京,很早就有收音机了,自己学。而那时候中国学生普遍不行的口语,他居然还好。他常常去北京公园的“英语角”跟人聊天,每回准备一个话题,那儿总有一些“老外”,他就听听人家说的。他也经常看内参片,每周一次甚至两次,琢磨剧本、琢磨台词,发音要比别人地道些。四年前拍那会又跟莘野也学了些,后来为了参加比赛还更努力地报班练习,比在当年在学校时又进步了。1995年,北京也有外教了。

    莘野把相对小的专访放在前面,把几个大的专访放在后头,谢兰生则按照顺序,一个一个地聊过去。

    这天,兰生做了参赛以来最重要的一个专访。

    对方是在北京时间下午四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