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1章 世界政治和世界哲学(2) (第3/5页)
句话,然后接着说:“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九家(十家中略去小说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汉书·艺文志》) 这一切说法反映了,甚至在思想领域里也存在着强烈的统一愿望。公元前3世纪的人,苦于长期战祸,渴望政治统一;他们的哲学家也就试图实现思想统一。折中主义是初步尝试,可是折中主义本身不可能建立一个统一的系统。折中主义者相信有全部真理,希望用选取各家优点的办法得到这个真理,也就是“道”。可是他们由此而得的“道”,只怕也只是许多根本不同的成分凑成的大杂烩,没有任何有机联系和一贯原则,所以与他们所加的崇高称号,“道”,完全不配。 【注】关于中国人的民族观念 对于“中国的统一”这一节末段的论断,布德博士提出怀疑。他写道:“六朝(3世纪至6世纪),元朝(1280—1367),清朝(1644—1911)实际上为时之久,足以使中国人在思想上对于分裂或异族统治感到司空见惯,尽管这种局面从理论上讲也许不是‘正统’。况且即使在‘正统’的统一时期,也还是常有怀柔或征服一系列的外族,如匈奴等,以及镇压国内叛乱的事。所以我不认为目前的内忧外患是中国人在春秋战国以后所不熟悉的局面,当然目前的忧患的确具有世界规模,其后果更加严重。” 布德博士所提到的历史事实无疑都是对的,不过我在这一节所要讲的不是历史事实本身,而是中国人直到上世纪,甚至本世纪初,对于这些历史事实的感受。强调元朝、清朝是外来的统治,这一点是用现代的民族主义眼光提出来的。从先秦以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