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一章 入汴京 (第6/7页)
得了。 眼下若非早晨而是傍晚夜间,沿途景色不知有多么好,但想到这里章越不由捂了捂钱袋,好把心凉一凉。 章越抵至太学。 在庆历兴学以前,国子监继承唐制实行三馆制,广文馆教进士,太学教诸科,律学馆教明律。 当年欧阳修在省试之中落榜,通过国子监监试,补为广文馆生。然后在国子监解试中得第一,省试又得第一,最后以殿试第十四名及第。 不过庆史兴学后,三馆制就改变了。 原来三馆制只是名称,实际上并不是学校,考中馆生,入国子监,太学,更似一个职称名字。 但庆历兴学后,将进士诸科都合并为太学。 当朝七品官以上子弟为国子生,校址在天福普利禅院。 以锡庆院为太学,锡庆院位于国子监旁,最初除了接待辽国使节外,还常用于举办皇家宴席。 如今被用来课八品以下官员子弟,及诸州县举荐上来的寒俊。 从此国子监,太学改变了空有名头,没有学校的局面。 至于原先教进士的广文馆,改作给落榜的举子,以及四方州县举荐入京学生听读。学生每个月还能支取少量的粮米,以供京中生活。 章越,黄好义若是没考进太学,则可入广文馆。 广文馆生还能与国子监监生一并参加国子监解试。 国子监解试一共有四百五十个解额。 章越,黄好义来到国子监门前正要进门投牒,但见书吏也不抬头道:“审验之事不在本司。” “那在哪里?” 书吏也不答话,右手一摊。 章越取了些钱放在此人手上,对方掂量了下,有些不满意,摇道:“门外书铺皆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