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白社_关于山海经的一点想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关于山海经的一点想法 (第8/16页)

对山海经的一切个人理解,都将建立在以上的中心思想下。

    我对山海经的所有解读,都将以此‘先入为主’!

    今天有限于篇幅,暂时只谈一个故事《夸父逐日》。

    该故事最早就出自山海经,山海经有人说在战国时期才成书,我认为更早一些,至少其中几篇更早。

    我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列子也讲了这个故事。

    在《列子·汤问》之中的第三篇写了:‘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尸膏rou所浸,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那么山海经是怎么写的呢?

    《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谁引用谁,一目了然。

    山海经言辞简略,没有对于夸父心态的描写,没有过分细节的东西。有的只是冷静的文字,且没有任何主观思想的陈述。

    相比起来,列子却写了‘夸父不自量力’,写了‘夸父追到了隅谷’,写了‘石膏rou所浸’、‘邓林弥广数千里焉’这种细节。

    众所周知,《列子·汤问》是一本成于战国时期的寓言书,偃师献技、愚公移山、扁鹊换心、杞人忧天、孔子见两小儿辩日……都出自其中。

    列御寇这个人,特别喜欢将一些看到的东西拿来,改编一下,表达自己的看法,做成寓言,传播一些思想感情。

    当然,他也写了很多隐蔽的真相,因为他绝对看过完整版山海经,并且和老子一样,读了很多周王宫室的藏书。

    关于列子的一些东西,这个篇幅不够,暂且不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