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头再来_第二百三十四章 强者自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四章 强者自救 (第3/6页)

很难。

    罗翔尽量劝道汤崇贵:“实现所有制结构合理化是国企改革的基本目标,在此基础上的探索肯定有失败,有反复,有争论不能不去实践。”

    “是吗?”汤崇贵有了和他探讨的兴趣,问道:“两种国企的观点,你认为那一种更可行?”

    罗翔知道老汤说的两种观点,一是国企全面市场化,几乎全部的国企都应该推进市场;另一种是国企能和市场“相容”只要转换“经营机制”,开通一条不僵化、不强求绝对控制的管理国企是能够存活和展的,汤崇贵当是持第二种观点。

    汤崇贵不隐瞒他的看法“转、租、包到最后就是卖这些企业,不如‘政企分开’‘产权明晰’‘自负盈亏’下分开所有权和管理权。”

    “未必有用啊。”罗翔摇头。这条看似温和的路子其实一直在采用并实践有成效者凤毛麟角。这也是整个九十年代国企一塌糊涂的原因。

    他边想边说:“改革之初,国企占统治地位的因素在于规模优势、资金优势、技术与产品优势、机制与管理优势以及人才优势。随着这些优势一个接一个被民营企业追上,市场的大范围丧失不可避免,特别是外企进入,国企的阵线一触即溃,打不赢这场仗的。市长,您是知道私营和国有根本区别之所在,这也正是国企日趋萎缩的缘由。”

    汤崇贵沉吟不语,他是管理人员出身,对民营和国有企业最大差别一目了然,那就是机制。而机制是企业生命之源,机制拘束了企业内在的激励和约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