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4章 (第2/3页)
刚从靖难之战的苦难中走出来,却又要面临一场战乱。” “若是梅殷到了福建,这一场战乱不可避免。” “可是,有没有想过,大明好不容易迎来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却要在这一场战乱中丧失殆尽,山河动乱,外族是否又会继续南侵,重演百年前的崖山海战?” “叔父,我等读书一生,出仕一世,是为功名乎,是为金玉娇娘乎,是为君王乎?” “都不是,至少侄儿不是。” “侄儿只是为江山社稷,为大明万民而出仕!” 黄昏顿了一下,有些忧伤,“可惜,世间人多是梅殷之流尔,端的是可悲可叹。” 黄观被说的哑口无言。 不是没有说辞反驳。 而是他觉得,侄儿这一番话本就是书中的圣贤道理,只不过大多时候,被大多数读书人读进了狗肚子里。 须知战乱本是苦百姓。 靖难余晖 第216章 夫为妻纲 三元状元哑口无言?这一幕让徐辉祖看得暗暗伸了个大拇指,其实他自己亦是如此,觉得黄昏这番话让他很有些汗颜,更多时候,徐辉祖考虑的是徐家。 而不是天下。 所以……难怪这货这么受朱棣青睐,格局不一样啊。 恐怕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让朱棣如此。 朱棣登基之后在政治上的种种举措,徐辉祖都看在眼里,知道这位藩王出身的天子,看得很远,有着远超一般帝王的格局。 黄昏和朱棣,就是一条路上的人。 黄昏道:“叔父,有些道理你比侄儿更懂,只是因为你在朝堂之中,承受了建文恩惠,所以拘束了你的眼界,不过如今天下的局势下,叔父不能再这样束缚你自己了,你可是六首第一的三元状元,还是连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