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在诊所练医术_第79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93节 (第2/5页)



    术后,李敬生对患者的黏膜层进行了精细缝合。

    缝合的时候,他就在想,这颗肿瘤明明是生长在黏膜层下面。难道就没有办法不破坏黏膜层,把肿瘤切除吗?

    医术方面,他追求的是精益求精。

    如果能够让内镜在肠道黏膜下建立一条通道就好了。

    肠镜的导管很小,只需三毫米左右就可以顺利通行。

    只是要怎样建立这条通道呢?

    李敬生不由琢磨开了。

    给阮老先生切除贲门癌时,他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并且开始思考了。

    切整颗瘤子,明明可以在黏膜下切除,但是却必须在黏膜上切开一个口子。

    就像要切掉皮肤下的一个病灶,那就必须把完好的皮肤切开。

    这一直是所有手术的传统思路和方法。

    “如果不破坏黏膜层,那岂不是从外壁切开也能行得通吗?”

    他的手术经验还算丰富,毕竟在心胸外科与骨外科跟着主任医师们混了很多台手术。

    就连普外科也没有少客串。

    他认为如果不破坏黏膜层,直接改变手术思路,从外面切进去,然后把肿瘤切掉,完全可行。

    只是这里面的技术难度非常高。

    要求术者能够精准切开每一层,既不多切,也不少切一分。

    除此之外,切除肿瘤过程中也需要极度小心翼翼,绝对不能搞破黏膜。

    另外,术中止血的难度也比传统内镜手术更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