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1节 (第7/8页)
他们么,也是时候,把他们带回来了吧?” 萧君泽挑眉道:“不急,我这不是没时间襄阳么,等下次去襄阳,我就把他们带回来了。” 魏知善很想说把贺妃一起带回来她不会吃醋的,但一想到陛下的体质,又把话吞回肚子里,感慨了一会,去做自己的事情了。 萧君泽玩了一会不怕生人的小孩儿,便又回到了书房。 南朝的消息还是那些,差不多就是各地士族对朝廷阳奉阴违,开始大规模在南边开垦山地,种植桑林,还有各种甘蔗等作物。还有就是他让人在交州种的棕油果已经开始发芽了,至于会长成什么样,还不知道。 萧君泽也不心急,这些事情,都要慢慢来。 而襄阳的事情也没多大变化,差不多就是又新建了多少工坊,增加了多少产量。 这其中比较重要的事情,就是斛律明月真的联合高句丽一起,在碣石建立一个海港,在排除万难后,开始以海船试航——高句丽常有海船会被海风吹到苏杭地区,所以,他们对这线路还比较熟悉,更重要的是,有襄阳提供了大量的、廉价的风帆,这样的大船只要沿着幽州、青州的海岸不远处,航行二十余日,便能抵达江口。 唯一的问题是,海船不但需要足够的船,还需要足够熟练的水手,若是没有,那出海就是送的,以高句丽和东吴的海船积累,也不过是勉强派出十余能出海的船。 但是,世间最大的阻碍从不是困难,而是没有利益,可一旦其中有钱赚了,那有的是人愿意排除万难,从中渔利。 斛律明月和草原诸部的计划是先让海船在渤海这个风浪不是那么大的地方练习,草原上出产的羊毛,可以通过海船送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