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2节 (第4/7页)
倒未遇到过……我去问问……” 好在,这个要求虽然有点过分,但看在他们有一百人的份上,便同意了,贺欢的属下们欢天喜地地去挑了一只肥羊开始烧水褪毛,贺欢则走出驿站,去了河边。 “老丈,这么冷了,还在钓鱼啊?”贺欢问那个点着一小堆篝火的渔夫。 “多钓几条鱼儿,卖到驿站里,能换一罐羊奶呢,”那老汉须发半白,紧了紧袄子,“老夫这年纪,晚上也没什么瞌睡,家里刚刚生了两个小孙儿,奶水不够喝。” “怎么不养一只羊啊?”贺欢有些冷,半蹲在篝火旁暖手。 “先前哪只是两个孙儿啊,家里盘算着有余力,便借养了一头驴,”老人虽然有些叹息,但言语间还是很满意,“每天半夜要喂夜草,早上天不亮就要出门割草,儿媳们空闲了都要织线,平时还要给驿站供马草,不然还不上盖驴圈的钱,不过驴子可真是宝啊,能拉磨能拉车,只是家里还新开了十亩水田,这农活太多,家里又添了孩子,实在是忙不过来啊。” 贺欢无奈道:“何必如此辛苦,把驴还回去不就行了么?” “那可不行,”老者连连摆手,“年轻人啊,这苦是苦,可能吃苦,那就是好事啊!” 说到这,老者搓了下手,感叹道:“你是不知道,以前这里常有水患,又有兵灾,村里靠着鱼虾渡过青黄不接的日子,平日没吃的,冬日里头,只能空着肚子,晒着太阳。如今,可比以前累多了,清理土地、割草、捡粪、搓线、钓鱼、没一刻得闲,草上五更便要起来干活,可是,那都是给自家挣钱啊!” “这吃苦,我们这些人,谁怕吃苦啊!可这吃苦能吃出驴子,吃出宅子么?”老者似乎被勾起了谈性,“家里孩子能养活了,年节能吃几片rou,豆饭能吃足了,家里每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