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3节 (第5/7页)
气炎热,家里三狗还小,怎么可以随意去襄阳呢? 而这一年将至年末,最大的事情,就是北魏派遣了一支数千人的使团,前去天竺求取舍利,同时在洛阳兴建永宁寺塔。 很多事情,无论有多困难、多离谱,只要最高层作下决定,那便会有愿意为权力献媚的人去执行。 永宁寺塔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始兴建,但是没有钱该怎么办呢? 向朝中权贵收取自是万万不能的,于是这份财货便被摊到了各地州郡之中,自古,皇帝的所需都是需要各地做为头等大事来做的,比如贡茶、贡锻之类财物,甚至一些出产奇猴、珍禽的地方,每年都有固定也有固定的抓捕数,算为一种徭役。 这次,无论是做为塔基的条石,还是做为框架的巨木,都被以物或者钱财的形式摊派到各州郡,当然,高肇等人既然向下摊派,会在其中添加一定数目,这也是官场的潜规则,毕竟让人办事,不给好处,怎么能办得又快又好呢? 州郡自然也是向底下县乡摊派,摊派之时,也加了一点数目,毕竟他们平时的财富也挺紧张,抽一点做为公用,也不过分。 乡县之中,则需要小吏们去催收,这可是个又苦又累还危险的活,怎么能不从中拿点好处呢? 反正只要交足了上边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永宁寺塔只要修不好,摊派几次,他们就能创收几次。 …… 南边,萧衍还在向萧君泽说淮河水坝的事情。 “只要在这里兴建一处水坝,平日蓄水,只要北魏再派兵马南下,便可在这开闸放水,到时必能将北魏军卒冲入淮河,尽成鱼鳖……”萧衍指着淮河上游的一处狭窄之时,神情里带着的喜悦,“已经有历阳书院的士子实地勘探过了,只要在这里蓄水,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